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武汉市东北部的长江北岸,是长江、倒水、举水三条河流环绕涨渡湖而构成的低洼湿地,主要分布有湖泊、滩涂、沼泽、水塘、水渠、水田。涨渡湖原为江河自然连通湖泊,20世纪有水面255km2,20世纪70年代后变为江湖阻隔湖泊,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导致水面萎缩,鱼类由20世纪50年代的82种下降至2003年的46种。高强度的人工湖泊渔业方式,大规模的池塘化肥养鱼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湖泊富营养和沼泽化趋势明显,是典型的被人类活动严重干扰的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代表。
为了加强涨渡湖湿地的保护工作,2004年7月,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市级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011年12月市政府对保护区的面积和功能区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保护区总面积为8054公顷,其中核心区1773公顷,缓冲区1198公顷,实验区5083公顷。经专家考证,涨渡湖湿地共有两栖类动物10种,爬行类动物16种,哺乳类动物20种,鸟类218种,维管束植物473种,浮游动物48种,浮游植物55种,鱼类5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种:东方白鹳,二级保护动物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其中粗梗水蕨种群规模全国罕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2002年12月,涨渡湖湿地正式被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示范项目确定为还长江生命之网示范区,成为我省第一个被世界性环保组织参与保护的湿地。